当前位置:

狂童之狂也,鸡巴!

李敖Ctrl+D 收藏本站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那时候的诗,事实上是歌谣。歌谣分随口唱的\"徒歌\"和随着乐器唱的\"乐歌\"。当时的音乐家叫乐工,他们搜集这些\"徒歌\"和\"乐歌\",编成唱本,有三百多篇,就叫\"诗\"或\"诗三百\"。后来乐谱散失了,只剩下歌词了。

到了孔子时候,他把诗给道德化了,用来作为教条。例如《硕人》诗中有\"巧笑情兮,美目盼兮\",明明是写漂亮女人的,但孔子却硬扯在画画上面;还引而申之,硬扯在修养上面。孔子主张\"思无邪\",这样一规范,歌谣的本来面目就被曲解了。

自从孔子给这些歌谣定下规范后,后来的人就更变本加厉了。汉朝以后,把它用\"经\"给供奉住,就叫《诗经》了。从此说诗的,就提出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来发挥,本来面目就更远了。

至于说孔子删订这部书的事,是不确实的。因为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季札就到鲁来听乐工给他歌诗了。那时的分类名目,都已经定型了,自然不是孔子所能删订的了。

今天早餐前后,写了《且且且且且》,说\"且\"字就是指男性生殖器的古字。意犹未尽,想到《诗经》中一首被曲解的诗--《寨裳》,正好可用来说明。《寨裳》是一首情诗,李一之《诗三百篇今译》中,翻译如下:

子惠思我,你如果好意相亲。

褰裳涉溱。且撩衣便可渡漆!

子不我思,你如果并不诚心,

岂无他人?难道就再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你这厮别太骄矜!

子惠思我,你如果好心相思,

寨裳涉洧。且撩衣便可渡洧!

子不我思,你如果并不诚意,

岂无他士?难道就再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你这厮别太狂气!

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裴普贤、靡文开《诗经欣赏与研究》译为:\"轻狂小子糊涂虫!\"\"小傻瓜呀太轻狂!\"洪顺隆《国风下集》译为:\"狂妄的人儿啊你真骄做情薄。\"\"狂妄的人儿啊你真骄做无情。\"裴普贤、靡文开说:\"且:语助词。\"洪顺隆说:\"也且:句未助字。\"都是根据古注引申的,其实他们全没弄清楚,不但他们没弄清楚,有史以来,中国人就从来没弄清楚过。其实这句诗的标点该是\"狂童之狂也,且!\"它根本是女孩子小太妹打情骂俏的粗话,意思是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本姑娘,本姑娘不愁没别人想,\"你神气什么,你这小子,鸡巴啦!\"(台语发音:\"卵叫啦!\")

我这种解释,在《诗经》《山有扶苏》中也可依理类推。《山有扶苏》诗中有\"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狡童\"的句子,李一之译为\"不见俊俏的子都,却是丑陋的狂夫。\"当然也是错的。其实乃是\"没看见漂亮的小表哥,却看见一个傻屌\"之意,\"且\"字一定要译为\"鸡巴\"、译为\"屌\"字,才不失原意。

《褰裳》一诗在春秋时代,是很有名的,有名到国与国间办外交,都要引以为喻。《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五二六年)中,有这样一段;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大叔赋\"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太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指这首诗)!不有是事,其能终乎!\"

郑国的子大叔用《褰裳》诗来威胁、来拿跷、来言近旨远,使晋国的韩宣子要表示友好以防郑国转向,这种\"吟诗外交\",十分有趣。《吕氏春秋》也有\"晋人欲攻郑,使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的话,是同样的手法。可见这首情诗,当时是多么流行。正因为这首诗如此被政治化了,所以道学之士又开始曲解它,说什么\"《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全是胡说八道。宋朝朱熹虽然道学,但终于承认了《褰裳》是情诗,但却是\"淫女语其所私者\"的\"谑之之辞\"。看了诗中有\"且\"的字眼,的确是\"谑之之辞\"没错,但是是否口出此言者即为\"淫女\",那就有待研究了。

一九八四年十月八日午前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