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31章 耕作无人

有道何所思Ctrl+D 收藏本站

苏明盘算着以后要是安全到了南京,一定要和外国佬做好生意。把番薯辣椒这些耐寒植物种子带回来后,然后推广到全国各地。毕竟抗清可是个持久战。她还想见见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想到这苏明道:“齐安等你写学完怎么写字后,我就送你去上学吧。”

齐安有些尴尬道:“啊?这…不太好吧,我已经十七岁了,还是个阉人。去学堂是不是不太合适。我觉得自己能看懂账本就够了。”他其实觉得跟着公主学就够了,苏明因为他学东西超级快,常夸他厉害。跟着先生学就不一样了,写字方面他还会故意拿不对姿势让苏明手把手教他,他那点小心思也就能糊弄糊弄寡王苏明。而且就算苏明看出来了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自己选得人宠也要宠得底。

苏明笑道:“我听说江南出了几个老先生,他们观点挺稀奇的。我要是教不了你什么了,你就去听听老先生讲讲学也好。”

苏明畅想道要是自己穿越过来能把资本论毛选带回来给这些大思想家看看,不知他们有何感想。纵观历史洪流,思想解放无不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就比如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所谓改革,必定是漫长痛苦的过程。苏明也许这辈子都看不到,但只要思想革新的种子播下去,发芽开花结果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苏明这时候思绪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完全没在意齐安盯着公主的脸看了良久。没办法我们的小太监齐安是个十足的颜控。当初就是拜倒在公主的笑靥下,对此一见钟情了。

良久公主回过神来,齐安还盯着她看,她无语道:“我就这么好看?齐安下意识道:“好看。”

苏明有些不悦道:“要是我长得不好看。你是不是一点都不乐意跟着我了。”

齐安意识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道:“好看只是开始,我真正敬佩得还是公主的品行。”

“你这话说得倒是官方。我就问一句,哪天我要是变成丑八怪了,你还乐意跟着我吗?”

“公主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会陪着你。如今世道艰难,你生得太美,我时时刻刻都得提心吊胆的,怕你被坏人窥觑。你要是在外没这么美就好了。”

苏明尬笑道:“你小子再说什么疯话。睡吧睡吧”心里想得却是这孩子不会隐藏着什么病娇属性吧。苏明第六感没错,齐安是有点变态病娇属性在身上的,不过连他自己可能都还没察觉到吧。

两人下了山走到一土路上。苏明拾了个木棍当做拐杖,齐安背着包裹走在前。路边大片大片的荒地苏明小声嘀咕道:“这没人来种地,就算土地兼并,地主也要雇人来种地吧,难不成就这么荒着,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连压榨都不压榨了?”

走了半天终于见到路边有个老人,那老头坐在一颗枯树下眯着眼看着两人。苏明齐安两人对视一眼,齐安上前问道:“老翁,请问这是何处。”

老人没直接回答,而是问道:“看你们也是从北直隶逃难过来的”

“对。”

苏明说道:“我们是跟着太子殿下来逃难了。”

老人点了点头道:“听闻太子殿下带着京城一带的人南迁前几天来了不少逃难的人。”

齐安问道:“那女真有没有打进来。”

“听路过的人,李自成已经退守到大同,女真来山东抢了一波,山东知府招了几万民兵暂时把女真打退到了天津卫。太子殿下是好人呀,沿路百官孝敬太子殿下的钱财,太子殿下都分给百姓了。”

听到这苏明内心颇为感慨,这个时候就要乘机打大地主了,多好的时机。

齐安又问道:“那老先生这是什么地方呀。”

“哦这是济宁府。”老头慢悠悠道

听到这苏明兴奋道:“济宁那岂不是往南走就到了徐州。而且京杭大运河就在这里。”得亏苏明初中的时候中午吃完饭就喜欢在走廊看着中国地图发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苏明的地理一直不错,高中地理这科目基本满分。

“你这女子见识还挺多。没错你们如果要去杭州便可坐船。七八天的功夫也就到了。”

“那谢谢老爷爷了。敢问如何到哪坐船。”

老头指着东南方道:“走十多里就是了,不过现在坐一次得五六两银子了。”

齐安道:“阿翁您家人呢怎么只有一个人在这荒地。”

“儿子要去济南,听说太子殿下在那。我们家的地被当地恶霸占去了,本地县太爷不作为,儿子想去那里讨个公道。现在太子就坐镇在济南府。北边来的人要不继续南下去南直隶或者杭州,你知道川蜀那边有张献忠,大家不太敢往那去。”

听这老爷爷一说,苏明觉得太子哥哥那边的情况应该不是十分紧急,竟然还有和清兵有斡旋的余地。难道清兵真被李自成拖住了,又或者吴三桂与女真之间出了什么分歧。果然太子哥不是很想南下,能守住一寸山河便守。

“对了,为何这边都是大片荒地,怎么没人种粮?”

老头摆手道:“你不知,这地方之前不种粮食都是种得棉花,松江府的棉布大都是用这里的棉花织的。我们种棉花得的钱如果风调雨顺便是不愁吃穿。但是前几年老天发怒,各种灾情。一石冬粟米竟卖到2.7两。前几年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大家便卖土地向地主换粮食。”

“那这地怎么荒着不种粮。”

“先不说人都走了大半,再给地主种粮,交完租勉勉强强饿不死。朝廷各种税什么辽响什么剿匪税。”老头不再说了

苏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齐安向老头倒了声谢便牵着苏明的手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据《芸窗杂录》记载,崇祯十年(1637),苏州府的米价,其中冬粟米每石价银1.2两,白粟米每石价银1.1两。如此粮价,时人已经感到“大为可骇”。等到了崇祯十四年,糙米涨至每石2.2两银子,冬粟米更是高达每石2.5两银子。如此飞涨的粮价,若是与万历年间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茅元仪在《掌记》卷5记载,他小时候每石白米不过银7钱,到了天启至崇祯年间,已经涨到超过1两。他是浙江归安人,现在的湖州吴兴区。

根据《金罍子》一书所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京师闹□□,甚至出现“人相食”,时米价突然升至每石2.2两银子。在整个明代,南京米价之贵,仅仅出现于嘉靖、万历两朝。嘉靖二年,南京有旱疫之灾,死亡枕藉,仓米价翔,贵至每石值银1.3—1.4两。万历十六年(1588)夏,又值荒疫,米价上涨速度很快,其中粳米每石价格升至2两银子,仓米亦每石值银1.5—1.6两。不过,如此昂贵的米价,亦仅仅维持了一两月而已。至崇祯十三、十四、十五年,更是遇到了明代近300年来的最大灾荒,米每石升至3.6两银子。

江南一带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应天等府本来是鱼米之乡,我们从生活在弘治年间的邱浚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些地方已经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反而需要依赖外地输入。

最近低血压,我去看看南明史顺便研究明朝财政制度去了,就明朝屯田制度介绍就都能写了一本书………嘉靖《山东通志》称:“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又载:全国额定课赋棉花绒246559斤,仅山东省就征收5245斤,占21%强;其中93%征自东昌、兖州、济南三府。三府之中,东昌又占30%以上。明朝嘉、万年间,山东沿运州县以向江南销售大量的棉花。山东这地方原来之前还种棉花。松江棉布怕不是大部分从山东运过来的,我再康康论文

感谢在2022-10-06 22:00:36~2022-10-07 22:37: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莫等闲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