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伸印象小记

范小青Ctrl+D 收藏本站

他是一个朴实的人。

这与他那装卸工出身的经历不无缘故。当然,在这之前,他和他的同代人一道,也去农村当过知青,后来,他便写起小说来了。他的《窗口》一鸣惊人,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第一次见到莫伸,是在1980年。

那年春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学习。他总是身着一件当装缷工时留下来的青灰色劳动布工装,脸上永远是一副和善的笑容,选举班委会时,大伙一致把他推举为文体委员。他搞来了羽毛球拍子,又搞来乒乓球拍子,后来,还搞来了一只篮球,甚至组织起一支由蒋子龙、孔捷生、戈悟觉、李占恒和他自己组成的球队,到附近一家工厂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比赛,而且扬言要打到北京的各大学里去。莫伸做起这些工作来,竟是那样的认真,简直有点兢兢业业的意境了。不过在我看来,莫伸工作最为成功、也最为尽力的,倒是每周末组织的那场舞会。

那时候,舞会刚刚兴起,每到周末的下午,莫伸必定是最忙碌、也最为快乐的人。他首先要忙于将饭堂打扫干净,挪开桌椅,布置舞场。其实莫伸并不会跳舞,然而,每当音乐声起,那些他所熟识和素不相识的舞伴翩翩起舞时,他的脸上便会绽现出由衷的喜悦。

莫伸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朴实中,透着一种认真。他对生活是认真的;他对创作也是认真的。自从他步入文坛,一篇篇,一部部,作品接连不断。迄今为止,共发表几十部(篇)中短篇小说,逾百万字。可他又极其认真地向我声称,他一定要写够十部中篇,再转入长篇小说的创作。眼下,只差再写一部,就能完成第十部中篇了。

第二次见到莫伸,是在这次的青创会上。不知不觉转眼分别六载,那天上午,我特意去他宿舍看望,正好赶上服务员打扫房间卫生,打断了我们久别重逢的谈话——女服务员进门一看就冲莫伸嚷了起来:“你看看你们这屋,乱成什么样子,一点也不知道爱惜卫生,还都是些青年作家呢,干脆写写你们自己得了。”莫伸和我面面相觑,很是尴尬,他连忙向服务员赔不是,说:“您甭打扫了,反正这屋还会乱。”那服务员也当真转身就走了。

服务员才一出门,莫伸忙碌起来。他一边把三张床位的被子铺好拉直,归置着桌上的杂物,一边对我说:“从今以后,我决不让服务员再说一句这间屋乱。”

莫伸收拾完屋子重新坐了下来。于是,自然一阵海阔天空。闲聊之中,他在深圳的一则真实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是深圳京鹏宾馆的雅座餐厅。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小宴,在座的都是各路文人,其中当然还有莫伸本人。

按这家宾馆的规矩,服务员要亲手为每位客人盛饭舀汤。所有在座的人早已习惯,唯有莫伸感到很不自在,他忍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轮到自己时站起来对服务员说:“谢谢你了,我自己来。”服务员坚持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得不很是尴尬地坦白:“我不习惯。你这样伺候着,我吃得不自在。”当时便有人玩笑说:“莫伸,别看你像个城里人模样,其实才是个土包子。”

瞧,莫伸依旧是那个莫伸。他在这个人世间活得如此的认真、朴实,以至于到了过于本分的地步。莫伸的作品宛如他本人,也透着那种认真、朴实,乃至过于本分的风格。这一点在当今文坛尤为难能可贵。然而,每当读罢莫伸的一篇新作,我又略有几分怅然的感觉。细一琢磨,许是莫伸笔端落纸的当儿,亦是本分到了有几分拘谨的缘故吧?只愿莫伸兄在他今后的创作中多一点魄力和洒脱。

1987.6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