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十一章 北望故土(8)

钟连城Ctrl+D 收藏本站

就目前的处境,我不宜抛头露面。

俗话说树大招风,我杜某人本无多大本事。

但早已虚名在外,在公众场所一露面的话,香港黑白两道都会注意我,不利我们在这里立足发展。"

"那就辞掉好了。"

陆京士说。

杜月笙摇摇头:"也不行。

陈百威在香港黑白两道也是位举足轻重的红人,他既然知道我已经来到香港,诚心请我,若不买账将来势必向我们发难。

有史以来,青洪两帮是不同的两个帮系,但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目前我们需要在这里立足,就不能树敌太多。"

沉默片刻,胡蝶忍不住问道:"杜先生,你说,我和素贞该不该去?""当然要去。"

杜月笙说:"从某种意义讲,这算是一件爱国义举。

我走南闯北见识的人很多,像陈百威这样有头脑的还是少数,光凭他策划的这一项活动就可看出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你能加盟他的电影公司,可在抗日战争这段时间名利双收。"

"那么你呢,去还是不去?"杜月笙苦着脸:"自从闯荡江湖以来,我也是第一次被人难住。"

室内又一次陷入沉默。

杜月笙突然看到请帖左下角有一个电话号码,立即想起一个办法来,决定打电话探陈百威的口气。

这个电话号码是陈百威别墅里的,果如所料,接电话的正是陈百威。

"陈先生你好,我是杜镛。"

对方用惊喜的口吻说:"啊,杜先生您好,我正要打电话找你,请帖收到了吧?""收到了,谢谢你看得起我,这份美意杜某人心领了。"

对方似乎已察觉到什么,忙打断杜月笙的话:"杜先生你一定要来,我们哥俩有很多私房话要说。

我知道你的难处,不便在公众场所抛头露面。

我已经替你想好了,乔装一番,秘密到寒舍一叙,肯不肯赏脸?"杜月笙心里一喜,没想到对方比他想得更周到。

陆京士见杜月笙高兴,知道一定是好事情,忙问:"你答应去了?""当然要去,这个陈百威我算是服了,不仅心胸宽广、点子多,而且还能替人着想。

瑞华,快把请帖给京士,要他送到张素贞手里。"

民国三十年八月十五,香港半山区陈公馆灯火辉煌,高朋满座。

宽大、明亮豪华的舞厅内,一对对男女在华尔兹舞曲里翩翩起舞。

九点正,所有的嘉宾到齐了,陈百威身穿唐装,这身打扮他是特意修饰过的,因为唐装是中国人的特殊民族服饰,他迈着大步走上舞台。

众人静下来后,他简短的说了几句,然后要求在场的人都走出舞厅,集中到花园里面向北方。

众人来到花园,北方是维多利湾的点点渔火,以及天际边的大陆……抬头,是一轮明月撒下的银辉万道,沐浴着太平山下的万家灯火。

陈百威触景生情,他要求在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们把目光放远一点。

此刻,在北方的大半个中国土地上,日寇的铁蹄正在无情地践踏我们的国土,前方将士冒着枪林弹雨为国捐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责无旁贷地有义务支援前线的战斗。

南方公司拍摄故事片《向八百孤军献旗》,正是本着从爱国出发,一方面教育后方人民、鼓励前方将士,另一方面将所得全部款项购买军用物资,支援抗战。

陈百威的发言获得了全场掌声,效果达到后,他要求名流们对剧本的构思提建议。

并要张素贞向大家讲述淞沪战役献旗的经历。

淞沪战役后,张素贞成了名人,并被派到香港担任童子军领导,负责接待从大陆流亡到香港的社会各界名流。

今天到场的就有很多人是她从九龙火车站接过来的。

一场集体活动安排结束后,大家才步入舞场,尽情狂欢,饿了,随时有佣人送点心与饮料。

自始至终,都有新闻记者拍照和现场采访,准备明天一早在报纸上发表。

  • 背景:                 
  • 字号:   默认